红色旅游须与时俱进

2016-11-02 11:46 来源/魅力中国行 编辑:阿龙
导读: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 红色旅游,是指以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及革命、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纪...

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

红色旅游,是指以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及革命、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纪念地、标志物为载体,以其所承载的历史、事迹和蕴藏其中的精神为内涵,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参观游览、缅怀学习、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、放松身心、增加阅历的主题性旅游活动。伴随着《2004-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》及《2011-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》的颁布和实施,我国红色旅游得到了长足发展。

近10年来,我省红色旅游取得了显著成绩,保持了全国红色旅游大省地位。面对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,红色旅游必须与时俱进——

更新发展理念。推进红色旅游应遵循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五大发展理念:结合先进科技、特色文化,不断创新红色旅游产品,彰显时代性、体现参与性、增强体验性;做好长远规划、提质升级,加强资源整合、市场融合,推动区域红色旅游协同健康发展;保护和建设好红色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;以红色旅游带动酒店业、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,助力脱贫攻坚,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。同时,要坚持“以人为本”理念,不断提高红色旅游的吸引力,增加游客的满意度。

注重资源保护。红色旅游资源具有稀缺性、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,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科学的保护体系。既要注重对重要文物、遗址遗迹、纪念地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,也要注重对革命历史文献、红色歌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。从某种意义来讲,合理开发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:一是要做到科学开发,注重红色经典的现代表述;二是要健全保护制度,注重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真实性、整体性、可读性、可持续性,可充分利用乡规民约等进行有效保护;三是要不断加强教育,提高人民群众自觉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意识;四是要做到永续利用,不仅注重景点数量的扩张,更要注重景点质量的提高,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理念。

挖掘文化内涵。湖南作为一块红色热土,孕育了毛泽东、刘少奇、任弼时等开国元勋,走出了彭德怀、贺龙、罗荣桓三大元帅和粟裕、黄克诚、陈赓、谭政、肖劲光、许光达六位大将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,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,主要可概括为“伟人将帅故里”“工农革命热土”“红军光辉史迹”三个主题板块。文化内涵是红色旅游的灵魂,只有深挖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厚内涵,彰显红色文化的崇高精神,红色旅游才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。为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内涵,一是要加强研究。通过加强党史研究、革命精神研究、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研究等,深挖红色文化特质;二是要突出特色。找准红色旅游主题,彰显地域特色。如韶山开发的“中国出了个毛泽东”大型实景演出,已成为伟人故里的一张“文化名片”;三是要讲好故事。通过举办红色旅游故事大赛等形式,深入解读革命精神内涵,精心外化湖南红色历史文化。

开发旅游产品。红色旅游产品要在求特、求新上下功夫,注重融教育性、观光性、时代性、参与性、体验性于一体。红色旅游产品不能停留在参观遗址、看看照片展览等层面,应通过欣赏电影、演唱革命歌曲、参与模仿作战、踏寻战场遗址等方式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。在开发过程中,要将区域内相关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、优化整合,以红色旅游带动古色、绿色、俗色等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。努力将红色旅游与秀美潇湘的自然风光、民俗风情结合起来,完善旅游产业链条,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。

传承红色基因。红色旅游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载体,是一项政治工程、文化工程、富民工程、民心工程,对于我们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、理想信念教育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,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,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等,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。我们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,教育青少年,激励广大干部群众“不忘初心,继续前进”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“中国梦”而接续奋斗。


热门推荐HOT